容許碩彥補充一下:
從探討六家地區水圳,進而了解口耳相傳六張犁、六家庄的文化歷史背景,過去先人祖先開墾,兩百多年來是新竹穀倉,位於兩河流域(鳳山溪、頭前溪)沖積平原的中心地帶,在老天爺的眷顧之下,有充足的水資源,其中東興圳(六張犁圳)、舊港圳造就了當時富庶的農村社會。
至今,儘管耕田早已無法養家糊口,六家仍然是新竹地區水田耕作最積極的地區。耕田已經由早年維繫生計的基本勞動,演變成為一種文化認同的象徵,
早在清朝乾隆年間,大陸移民進入六家開墾,就積極地展開水資源的開拓工程。完工之後六家人以「林根德」,作為六家水圳的「名譽創建人」,事實上林根德不但從未來過台灣,而且是六家林家來台祖十四代之前的開饒平始祖。
六個來自饒平原鄉的不同來台祖後裔,透過灌溉水圳重新凝聚在共同遠祖的名下,以「共飲一條水」宣稱彼此為團結一致的生命共同體。這條水圳初名「六張犁圳」,又稱「東興圳」,水源頭在竹北與芎林交界的五座屋,複雜卻又有條不紊的灌溉系統像人類身體的血液輸送脈絡,水頭是心臟,農田是微血管,而大小水圳就是大小動脈了。
身為竹北人自覺很幸福,我們有很好的工作機會,重劃區的完整都市發展,縣政一、二、三期、高鐵特區等良好的規劃,這些都仰賴過去公部門領導,尤其老縣長 林光華主席在任內推動「璞玉計劃」等大型的都市規劃,從現在發展的規模,不得不佩服林老縣長的高瞻遠矚、深謀遠慮。
地方公民記者 愛美麗魚余姐,非六家在地人,但對六家區文化、林姓祠堂這般見解,碩彥感謝之餘,希望能在享受經濟發展果實之外,也能維持良好的居家環境,保護生態、永續經營。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。台北有天母大安,竹北有六家,我六家我驕傲。